天津的“风筝魏”
在天津,提起“风筝魏”的风筝,可说是家喻户晓,号称天津民间手工艺一绝。它的创始人,就是享誉中外的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(1872-1961年)。
魏元泰自幼在一家扎彩铺当学徒,对扎风筝有浓厚的兴趣,经过对飞禽和飞虫的飞翔姿态的反复研究,他一改以往风筝以硬翅为主的风格,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风筝。这种风筝最大的特点是,可以把一尺多长的大风筝,折叠后放在一个小信封里,便于收藏和携带;并在风筝着色上吸收了我国古建筑中的彩绘技法,使风筝更富有民族特色。他一生从事风筝制作,苦心钻研,大胆创新,一生研制风筝200余种, “风筝魏”的称号也就由此而来。
以“风筝魏”为代表的天津风筝,造型逼真,色彩典雅,做工精细。筝面大多用丝绸,轻而结实,骨架选用质地细密、节长、弹性大的毛竹,用料十分考究,造型美观,彩绘精美,放飞晴空令人赏心悦目,又可放于室内以供观赏,是民间工艺的珍品。 “魏记”风筝曾在1914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和奖状,在国内外享有盛名。
魏元泰逝世以后,魏慎行、魏永昌、魏永珍、魏国秋等几代传人继承家业,研制风筝,使“风筝魏”为代表的天津风筝的民间工艺不断发展。他们传授技艺,帮助杨柳青镇建起了天津风筝厂,产品远销国外。1983年魏永昌还应邀去法国传艺、培训,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。